繁中

EN

JP

IT

  • EN

    JP

    IT

headerBg

2025慢食學院課後紀錄 ❷:翻找植物的記憶,把文化煮進日常裡

慢食臺東

慢食臺東

日期:2025.07.27

歷經上午場對構樹與南島歷史的學習,雨還沒停,但午餐的香氣已經包圍大家。
​​
從午餐到下午的走讀,由兩位熟悉土地智慧的講者共同引領。
力元大哥​(魯凱族名:Lravorase Lra-dumaralrath)是部落長年守護山林知識的重要實踐者。

力元大哥​(魯凱族名:Lravorase Lra-dumaralrath)是部落長年守護山林知識的重要實踐者。

鄭漢文校長 則是部落教育工作者,長年走進原住民族的植物文化與信仰,習慣用親切的語言,帶大家看見植物背後的故事與世界觀。

鄭漢文校長 則是部落教育工作者,長年走進原住民族的植物文化與信仰,習慣用親切的語言,帶大家看見植物背後的故事與世界觀。

吃進身體的,是我們對生命的回應

這次課程地點選在達魯瑪克,Taromak 由魯凱語 Ta「我們」romak「家」,即「我們的家」之意。 午餐的準備,除了有 icibi(魯凱族語,意指地悶食)也因為適逢獵祭,餐桌上還有獵人分享的獸肉。 關於採獵文化與食肉,力元大哥是這樣思考的:「獵捕不是一場遊戲。我不是主宰,我們是對等的競爭者。今天我贏了,明天也許是你。」他提醒我們,不論是採集植物還是狩獵動物,都相同的是結束一個生命,讓另一個生命得以延續。「每個生命都是結束一個生命的延續,有你才有我。」而真正令人難過的,其實不是剝奪別的物種的生命,#而是你不在意過這些生命。

用餐前,會把做好的食物分享給祖先,以及這片土地上所有的靈,共享與感恩。

用餐前,會把做好的食物分享給祖先,以及這片土地上所有的靈,共享與感恩。

會抓鳥的樹、像豬肉的樹、如果砍錯就不能結婚的樹!

文殊蘭(魯凱語:ribakolrinaenaken)是海濱植物、也被用來當作「地界植物」,常出現在懸崖邊,就像是山林裡的三角錐。當你在野外看到文殊蘭,就要留心腳步囉! 山豬肉(魯凱語:bongor)因樹幹橫切面紋路像山豬肉而得名,雖無豬肉味,卻是排灣與魯凱族的重要野菜。初春長出羽狀嫩葉,可入湯食用,常與樹豆同煮,其嫩葉不僅人可食,山豬也喜歡,還是大綠弄蝶、流星蛺蝶等幼蟲的食草。 九芎(魯凱語:dilelre)是婚禮中的「聘禮木」,男方將木材整成中等粗細,長短一致,砍好後需綑綁送到女方家,經長老檢查合格,訂婚才算完成。九芎木質硬、火力佳,是上等柴木,平時不會隨意砍伐,如果在聘禮木環節選錯木材,就會被視為無法在山林生存的人、而不可信賴。 皮孫木(魯凱語:Pilusun)又稱「黏鳥樹」,夏季果熟由綠轉成褐色,果皮分泌出光滑黏液,如果有鳥獸經過,就會被黏在身上不易脫落,藉此法傳播種子。南排灣族過去也使用這種果實來黏捕小鳥,方法是將黏劑塗抹在竹竿上,捕抓在夜間休息的小鳥。東排灣族人則用來捕老鼠,去除鼠害。

結束美味的午餐,大家便穿上雨衣走進林徑,逐一認識魯凱文化中的植物。

結束美味的午餐,大家便穿上雨衣走進林徑,逐一認識魯凱文化中的植物。

有沒有一種植物,會讓你想起消失的文化?

力元大哥説,每次看到魚藤都會想到消失的儀式。 在過去,當部落長久無雨,危及農作時,魯凱族、卑南族等鄰近部落的族人,就會共同舉行mwari odalre(祈雨祭)。 ​ 祈雨祭由族人們一起使用魚藤在溪河中捕魚,激怒雨神,另一頭,由部落中的Sanga(意指勇士,跑得最快的人)跑到Kindoor(肯杜爾山)下,摘取lanteresai(銳葉石松)植物戴在頭上,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跑回部落。此儀式主要的意涵是讓雨神受到刺激後、怒追Sanga,亦把雨水帶到部落。過程中Sanga要跑得比雨神還快,不能被雨神追上,否則雨水就帶不回部落。 ​ Sanga 的地位不因階級而分,靠的是多年累積的能力與守護部落的精神,雖然隨著時間有部分的祈雨祭已不在,但Sanga仍背負著傳承部落文化的使命。 ​ 「我們保護土地,不是因為我們擁有土地,而是因為土地一直在養育我們。」同樣也是Sanga的力元大哥這樣說。

魚藤(魯凱語:rhapulhu)根部搗爛後流出的汁液放入溪水中,可使魚類暫時行動遲緩而易於捕捉。

魚藤(魯凱語:rhapulhu)根部搗爛後流出的汁液放入溪水中,可使魚類暫時行動遲緩而易於捕捉。

口是教育的開端,Nature+Culture=Furture

讀結束、回到教室,由鄭校長接手:「未來還未來到,何以回歸?」 ​ 他說,過去的好早已存在。傳統不是退後,而是能量的泉源——「誰越接近祖先,誰站起來,就越像個人。」從傳統文化、到日常飲食,「口是人體構造最大的孔洞,把孔洞打開、從飲食出發,便能成為教育的開端。」 ​ 就算每次的課程只是短暫走在一條小小的植物路徑上、認識了一株兩株植物,但就像抬頭望見滿天星斗時,哪怕先只認識一顆星,也足以成為串連成星座的起點。

課程的最後,鄭校長在黑板上寫下:Nature + Culture = Future。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遠山,從一棵植物開始,慢慢去認識它的名字、它的故事,食物也能成為我們把文化帶回生活的方式。

課程的最後,鄭校長在黑板上寫下:Nature + Culture = Future。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遠山,從一棵植物開始,慢慢去認識它的名字、它的故事,食物也能成為我們把文化帶回生活的方式。

1 1 1 1 1 1 1 1 1
1 1 1 1 1 1 1 1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