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中

EN

JP

  • EN

    JP

headerBg

2024 慢食學院課後紀錄 :食育進修班

慢食臺東

慢食臺東

日期:2024.03.06

食育,談的是飲食的教育,乍看下好像有些嚴肅,但在本堂課林如萍老師以日本食育案例,以及教導我們如何參考食農教育 ABC 模式、制定合適的體驗設計,將Food, Fun, Conversation 的概念融入生活,培養孩子們飲食選擇的能力。 雖然如萍老師笑說這是一堂濃縮精華的食育進修班,但跟著我們的課程摘要、老師淺顯易懂的舉例,不管是不是專業飲食工作者都可以輕鬆跨進食育的大門! ​

慢食學院這次也特別邀請到臺灣食農教育推手--林如萍老師,說說她是如何在孩子心中種下一畝田。

慢食學院這次也特別邀請到臺灣食農教育推手--林如萍老師,說說她是如何在孩子心中種下一畝田。

林如萍老師帶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案例,說明如何將Food, Fun, Conversation 的概念融入生活,培養孩子們飲食選擇的能力。

林如萍老師帶著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案例,說明如何將Food, Fun, Conversation 的概念融入生活,培養孩子們飲食選擇的能力。

日本食育案例分享:讓午餐回歸教育

日本經常是提到食育時第一個想到的國家。 老師以過去參訪茨城縣水戶市新莊小學校為例,當地以盛產地瓜聞名,因此午餐常見到地瓜料理,吃午餐時,農夫老師會在廣播說明今天的地瓜品種、味覺差異,讓學生們伴隨農夫老師的說明一邊享用。此外,日本的學校午餐也會將食譜全部放上平台,當孩子回家分享自己喜歡今天的學校午餐後,家長就可以在平台上查詢菜色,讓食育觀念從學校走回家庭。 ​ 如果每個孩子的童年經驗裡都能記住國產農產品的好味道,了解吃不僅是營養,還攸關土地和國家的發展,午餐便不只是福利、更是上課的一環。

台灣食農教育 ABC 模式:三面六項打開食農教育的想像

林如萍老師參考日本的「食育」立法及推動、美國農業部主導的「農業素養」,提出「食農教育 ABC 模式」, 主張以食農教育三面 ( 農業生產與環境 Agriculture、飲食健康與消費 Behavior、飲食生活與文化 Culture ) 與六項 ( 農業生產與安全、農業與環境、飲食與健康、飲食消費與生活型態、飲食習慣、飲食文化) 架構,希望能打開對於食農教育的內涵想像。 ​ 雖然架構看似有些龐大,但老師也分享了從過去教育經驗中的三點心法,給現場廚人們作為參考,擬定出「做中學」的食育體驗。 ​ ① 簡單就是最好:不需準備複雜教具、就算只是以雙手示意教學,也能讓大家學習飲食小知識。而簡單的機制、也是讓更多人可以一起參與的關鍵。 ​ ② 當有人舉手的時候,就是可以教的時機:如萍老師提到,曾經看過有些食育教材,因為溝通點過於艱深而效果不佳而感到可惜,老師認為,只要問問身邊的朋友想知道什麼,那才是大家真正在乎的事情。 ​ ③ 需要著眼不同生命歷程:檢視目前食育活動,會發覺到有些相似,因此老師也提醒,食育 #考慮的應是整個生命歷程。

如果沒有教材也能教授食育嗎?當然可以!  老師示範了用簡單的雙手,就能教導孩子們一天的肉類攝取量應該怎麼抓。  *小知識:每人只需攝取自己手掌大小肉片量就足夠囉!

如果沒有教材也能教授食育嗎?當然可以! 老師示範了用簡單的雙手,就能教導孩子們一天的肉類攝取量應該怎麼抓。 *小知識:每人只需攝取自己手掌大小肉片量就足夠囉!

老師也分享到過去的教學經驗中,雖然部分教室不盡完美,無法提供充足的廚房用具,但透過巧思,也能設計一場有趣的體驗活動。  比如說這場親子豆陣遊寶島的課程裡面,讓小朋友比賽用筷子夾豆子、搭配相關繪本解說、或是請小朋友試試看種植黃豆盆栽、以及製作簡單的香蕉豆奶&組合蛋糕,就能讓孩子快樂做中學。

老師也分享到過去的教學經驗中,雖然部分教室不盡完美,無法提供充足的廚房用具,但透過巧思,也能設計一場有趣的體驗活動。 比如說這場親子豆陣遊寶島的課程裡面,讓小朋友比賽用筷子夾豆子、搭配相關繪本解說、或是請小朋友試試看種植黃豆盆栽、以及製作簡單的香蕉豆奶&組合蛋糕,就能讓孩子快樂做中學。

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們愛吃炸物、喝飲料,這時候飲食教育就相當重要。  除了豐富的課程內容,老師更帶了許多繽紛的食育教材供大家翻閱,以有趣的內容教導孩子食物從哪裡長出來、真正的甜味又是什麼培養正確的飲食選擇力。

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們愛吃炸物、喝飲料,這時候飲食教育就相當重要。 除了豐富的課程內容,老師更帶了許多繽紛的食育教材供大家翻閱,以有趣的內容教導孩子食物從哪裡長出來、真正的甜味又是什麼培養正確的飲食選擇力。

依照不同生命歷程,打造合適內容

舉例來說,她針對國中生的食育方針,便會依照國一到國三而有所區隔,從認識、設計、最後才是實作,依照不同生命經驗、拉出縱深,而非一昧地複製做法,從不知道到知道,從知道到改變,讓接收者循序漸進的了解食育的意義。 ​ 最後,想分享一段如萍老師在課堂中提到的話,希望能鼓勵食育工作者、或是想加入食育領域的朋友:「孩子藉由飲食奠定味覺的基礎,同時也是消費的前哨站,不要小看食農教育,每個點滴都會成為種子,長大後發展出對於農業的責任與關懷。」 ​ ​ 只要好好吃飯、就有未來​。

1 1 1 1 1 1 1 1 1
1 1 1 1 1 1 1 1 1